新闻中心

慈恩视角 | 防治荒漠干旱,留住绿水青山

   荒漠化防治,攸关你我,也攸关世界。2023年6月17日是第29个“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主题为“她的土地,她的权利”(Her Land. Her Rights),旨在促进性别平等和土地恢复目标。

 

   在世界上经历的所有性别不平等中,妇女和女童获得肥沃土地的不平衡状况仍然令人震惊,全世界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土地所有者是女性。我们必须要在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斗争中促进两性平等,这样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光明且可持续的未来。

 

 

【缘起】

 

   1994年第4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将每年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各国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荒漠化防治要科学规划,要树立新时期防沙治沙新理念:“原生沙漠”是资源,“沙化土地”要治理,“沙区空间”要开发的“养、防、治、用”并举的分类管理路径。我们可以笼统地将荒漠分为“原生荒漠”和“人造荒漠”两大类。原生荒漠是一种自然造化的存在,应该突出一个“保”字,予以保护,为子孙留白一片原生沙海。人造荒漠通常是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应该突出一个“治”字,予以重点治理、尽快修复;并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风沙灾害为第一要务。中国约170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中可治理的有近50万平方公里,其他120多万平方公里则是自然形成的原生沙漠、沙地、戈壁,应尽量避免人为干预。

 

 

【现状】

 

   防治荒漠干旱,留住绿水青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荒漠化防治领域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关于科学推进荒漠化防治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防治的方针,持续实施“京津冀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中国通过大型生态工程,开展大范围植被建设,探索出缓解生态系统退化的“绿进沙退”模式,收获了成功经验,沙区“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状况持续改善。202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不仅肯定了“沙”的生态价值,并且还将“沙”首次纳入到“七位一体”的生态治理总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核心成员”。

 

 

【展望】

 

   防风固沙,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为实现2050年全国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全部治理的宏伟目标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我国将围绕活动主题及科技治沙、荒漠碳汇、光伏治沙等开展一系列项目研讨,以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情怀和大国担当。

 

   人类生于自然界,活在天地间。我们与万物生灵一样,都是地球环境的产物,也会因环境而兴、随环境而衰。根深枝叶茂,花香蝶自来,这便是自然之道。「慈恩天下」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生态学、建筑学、心理学等各家之长,追求人、事、物、情、景、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教给我们“从心出发、探索内在”的孝道智慧。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当我们认识到“只有内在环境变好后,外在才能变好”的朴素道理,当我们不再向外界苦苦求索时,生命体内的血脉力量便会澎湃涌现,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善思想与行为。

 

「慈恩天下」依托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打造身临其境的视听新场景,让我们随时随地体验更便捷、更环保、更文明的“孝亲敬祖”方式。自2010年「慈恩天下」正式发布以来,慈恩人始终坚持谱写千年的梦想,用大爱酝酿生命的奇迹,把绿水青山留给后世子孙,让孝道之光照耀更多家人的幸福心田!

慈恩天下手机客户端下载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