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慈恩视角 | 签约家庭医生 共享健康生活

   5月19日是第13个“世界家庭医生日”, 今年的主题为“签而有约 共享健康”。自20世纪60年代起,家庭医生服务在西欧、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至80年代末,“家庭医生”概念正式引入中国。

 

   作为百姓健康的“守门人”,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健康管理及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医疗新秩序”。

 

   研究表明,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是保证我们身体及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作为弘扬孝道文化、构筑家庭“心灵港湾”的第一批先行者,「慈恩天下」愿成为您全家的“签约心理医生”,倾听情感诉求,辅助内心疗愈,提升情绪管理水平,搭建传递正能量的平台,守护家人的身心健康。

 

 

【健康管理】

 

   当家门口有了贴心的家庭医生后,老百姓慢慢改变“一生病就往大医院跑、没病少往医院跑”的陈旧观点,逐渐养成良好的健康管理习惯及合理就医理念。

 

   目前,“健康中国”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已成为每一位卫生和健康工作者的行动指南。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提速,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多元化需求也日益增加,导致“差异化健康服务”正成为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

 

【当前问题】

 

   现阶段,家庭医生数量不足、水平不高仍是制约签约服务工作的重要瓶颈。老百姓最需要“科科通”的全科医生,目前却极为紧缺。

 

   据2016年数据统计,全国累计招收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3.7万人,现有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20.9万人,仅占医生总数的7%,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30%。按照202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配备2名至3名家庭医生的目标要求,我国约有42万名全科医生的人才缺口。

 

   另外,原本就总量不足的全科医生中,约80%分布在大中城市和发达县城。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要集中医疗资源,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然后才能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至普通人群。

 

 

【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各项健康政策的有序推进,百姓的就医理念已发生巨大转变,“管住嘴、迈开腿”正成为人们良好生活习惯的缩影。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全家人的健康挚友,不仅单纯治疗家庭成员的疾病,还帮助家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发生。

 

   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辞辛劳、连续作战,担当着老百姓身边的健康守门人,切实做到医疗救治关口前移和分级分类诊疗,充分发挥了基层哨点和网底作用。

 

   行业权威专家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朝六个方向拓展:由全科向专科拓展,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二级、三级医院拓展,由公立机构向民营机构拓展,由团队签约向医生个人签约拓展,由固定一年签约周期向灵活签约周期拓展,由慢病管理向“慢病+传染病”综合管理拓展。

 

【政策推进】

 

   1997年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体系”逐步完善,初级卫生保健及家庭医疗预防保健等多项服务陆续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开始萌芽。

 

   自2000年开始,我国先后提出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将农村初级保健工作纳入国家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全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层医疗中的作用。

 

   2008年,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试点“责任制医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2009年,深圳市开始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试点工作。

 

   2010年,北京市推行“新医改”,在东城区、西城区和丰台区等地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011至2015年,我国家庭医生政策开始从顶层整体设计,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匹配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2016年以后,国家有关家庭医生的政策落地逐渐提速,开始转向可行性、可实施的具体工作,签约服务在各地全面实施,并以多种形式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综合全面的分级诊疗服务。

 

   到2020年,我国家庭医生制度已经较为完善,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慈恩天下手机客户端下载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