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人逐渐产生了很多神灵崇拜。这些不断演进的观念、行为、仪式、禁忌、信仰等习俗惯制,承袭了原始社会“万物皆有灵性”的朴素自然观,而最终以“祭祀祖先”的形式呈现于宗法礼制。
感念先人、不忘历史,既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生者的警悟。一座座墓碑,是早已魂归九泉的祖辈来过尘世的实证,也满载着后辈祭拜者的哀悼,延续着我们对生与死的深度思考。
慎终追远、敦亲睦族,便是祭拜先祖的现实意义。在清明、春节等重要祭祖节日,一家的族长要率领全族上下,隆重地祭拜祖坟或祠堂,之后再一起开宴餐叙。通过祭祖仪式,同族成员之间拉近了感情、交换了信息、分享了利益,而且人心也聚到了一起。最后,大家带着祖先的庇佑、宗亲的扶助,各自奔赴新征程,延续家族昌盛。
在祭祖行孝方面,曾国藩堪称古今典范。作为“宗圣”曾子的七十世孙,曾国藩饱读诗书、学贯古今,集政治、军事、文学之大成,他曾总结道:读尽天下书,唯一个“孝”字。曾国藩训诫子侄后人的一副对联流传至今:奉祖宗一炷清香,必诚必敬;教儿孙两条正道,宜耕宜读。
一炷清香、一壶玄酒、一束鲜花、一套供果,谨以缅怀先人,聊以慰藉内心。就个人而言,祭祖是“修身之机、入道之门”。《弟子规》的核心思想便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通过一次次祭祖,我们带着对祖先的深切追忆,重温历史的厚重,感恩血脉的传承,敬畏生命的智慧,坚定文化的自信。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祭礼是教育之本、文化之根。传统祭祀文化和节庆文化,既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遗产,又能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诸多民俗围绕着乡土社会的生产生活、人情往来、婚丧嫁娶、节日喜庆等方面,普遍包含孝敬父母、尊师重教、和睦乡里、调节矛盾、整肃秩序的内容和功能,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美德观念,是中华美育精神的躬行实践。
当今时代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慈恩天下」将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搭建起“科技传承孝道、弘扬传统文化”的智慧平台。
「慈恩天下」稳定运营十余年,一直致力于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遵循国家倡导的文明祭祀理念,践行低碳环保,注重人文关怀,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慈恩视角 | 为地球献出一小时,共创美好未来 new | 2023-03-24 | |
慈恩视角 | 幸福在哪里? new | 2023-03-20 | |
慈恩视角 | 浅谈“祭祖”的现实意义 | 2023-02-24 | |
慈恩视角 | 雨水时节天地通 | 2023-02-17 | |
慈恩诗话 | 遗闻逸事道元宵 | 2023-02-03 | |
慈恩视角 | 立春居“岁首” 吉年逢“双春” | 2023-02-03 | |
「慈恩天下」新版迎新春 | 2023-01-16 | |
慈恩视角 | 小年是春节的“彩排” | 2023-01-13 | |
大爱坚守 初心未改 「慈恩天下」喜迎十二周年 | 2022-11-18 | |
慈恩诗话 | “宽容日”后话宽容 | 2022-11-18 | |
慈恩视角 | 祭祖解厄话“下元” | 2022-11-04 | |
“倡导文明祭祀,与自然和谐共生”,从二十大汲取精神力量,慈恩人砥砺前行 | 2022-10-31 | |
慈恩天下全员学习大会精神:深耕传统文化 坚持守正创新 | 2022-10-28 | |
弘扬传统文化 成就幸福人生 —“世界传统医药日”侧记 | 2022-10-28 | |
慈恩诗话 | 寒衣送暖传孝道 | 2022-10-28 | |
慈恩天下组织员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 2022-10-26 | |
慈恩诗话 | 天园赞歌赞园天 | 2022-09-23 | |
慈恩视角 | 秋思随“秋祭”,秋分庆“农丰” | 2022-09-23 | |
媒体报道:慈恩天下以创新科技展现传统中秋文化 | 2022-09-16 | |
「慈恩讲坛」直播回顾:吾心安时月正圆 | 2022-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