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慈恩视角 | 小年是春节的“彩排”

小年团圆胜大年

 

   二十四节气里,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寒,也有大寒;中华民俗中,有小年,也有大年。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既有小团圆、小别离的小情志,又有大担当、大境界的大格局。

 

   花未全开月未圆,半山微醉尽余欢。何须多虑盈亏事,小年团圆胜大年。毋庸置疑,人们普遍追求圆满与极致的美好生活,但这几句诗则表达出另一种婉转含蓄的人生哲思。小聚乘兴、小酌怡情,充分体现了古人“不盲目贪大求全”的独特智慧。

 

   然而,岁末年关,人不自安,团聚是人类永远难以割舍的节日情思。三年抗疫,我们太祈盼阖家团圆的欢乐一刻;万里归途,我们太渴望回家过年的幸福时光。

各地节俗有差异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自宋朝开始,中国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至今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这一古老传统。

 

   时至清朝雍正年间,皇室于腊月二十三增设“祭祀大典”,为节省开支,又在这一天同时祭拜灶神。此后,王族和官员随之效仿,纷纷改在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便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受官方影响,如今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江浙沪赣部分地区,人们习惯把除夕前一晚称“小年夜”;江苏南京民俗则视元宵节为“小年”;四川、贵州部分地区,一般在除夕夜过“小年”,而在正月十四或正月十五过“大年”。

酹酒烧钱丰典祀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小年是“祭灶”的日子。相传腊月二十四,灶王爷要上天向玉帝禀报这家人一年以来的种种善举与恶行,再由天宫定夺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供奉香烛、酒菜、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坐骑准备的。

 

   祭灶时,一家之主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嘴上,这样他就只能在玉帝那里多讲好话了。此外,大年三十晚上,灶王与诸神会降临人间过年,另有“接灶”、“接神”的仪式,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轿马、供品,洒酒三杯。在恭送灶神之后,家主便开始主持祭拜祖先的仪式。

祈福纳祥迎新春

 

   自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正式开启“过年模式”,要陆陆续续准备迎接春节:打扫庭院整理居室,洗衣洗澡清除积垢,置办各类年货,制作节日食品,一直要忙到除夕。

 

   新春就要来到,团圆近在眼前,过小年就是春节前的“彩排”。中国人讲究“辞旧迎新、祈福纳祥”,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福田”。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生身父母和祖辈先人就是世间最大的“福田”。「慈恩天下」高举“科技传承孝道、网络连根养根”的大旗,帮助万千用户从中华文化的深奥智慧中获益。十二年来大爱坚守,十二年来初心不改,我们希望将「慈恩天下」这一“生命的礼物”,献给每一位愿意拥抱幸福的家人!

慈恩天下手机客户端下载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